王树声将军在红军时期的军事资历确实非常显赫。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宝贷配资,他的职务地位明显高于后来成为十大大将的陈赓和徐海东。陈赓最高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徐海东则是军长职务,而王树声作为副总指挥,实际上在红军时期的资历和地位都在他们之上。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王树声指挥部队屡建奇功,特别是在黄安战役中表现出色,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树声的军事生涯出现了一些波折。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当时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的王树声,与郑位三等人共同指挥部队进行防御作战。虽然最终成功实施了中原突围,但部队遭受了较大损失。值得庆幸的是,皮定均率领的偏师在突围中表现出色,为中原军区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皮定均也因此在中原突围中的突出表现,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次战役后,王树声在解放战争中就很少再担任一线作战部队的主官,而是主要负责后方军区的建设工作,这对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积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展开剩余66%在1952年全军将领级别评定中,王树声被评定为正兵团级。根据当时的评定标准,只有军委委员级(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将领才符合大将的授衔标准,而正兵团级将领通常对应的是上将军衔。因此,从这一标准来看,王树声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位列十大大将第九位,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他当时的级别评定。从这个角度说,他的军衔评定不是低了,反而是略高了。
回顾王树声的军事生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确实战功赫赫。从鄂豫皖苏区到川陕革命根据地,他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在红四方面军中逐步晋升,最终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这一时期他的职务完全是靠战功打出来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百战名将。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表现确实有所下滑。除了中原突围表现平平外,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他指挥的重大战役并不多见。
在1955年授衔时,王树声位列十大大将第九位,这个排名可以说是非常客观公正的。十大大将都是人民军队中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虽然王树声排名靠后,但能够入选十大大将,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资历、级别和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名单中,王树声也名列其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他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
综合来看,王树声的军衔评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如果单看红军时期的资历,他的排名可能应该更靠前;但如果主要考虑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这个排名又显得略高。因此,最终位列十大大将第九位,可以说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的合理结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王树声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来说,他们最看重的从来不是个人的军衔高低和职位升降。正如许多老革命家在回忆录中提到的,能够亲眼见证革命胜利,能够为劳苦大众谋取幸福生活,才是他们毕生追求的最大成功。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
发布于:天津市弘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