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军团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东方配资,其前身可追溯至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这段历史渊源常常令人产生疑问:为何一支隶属于国民党系统的部队最终会转变为红军主力?这需要从西北军的演变说起。该部队最初是冯玉祥精心打造的西北军精锐,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随着冯玉祥军事集团的溃败,这支劲旅被蒋介石收编整训,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纳入国民党中央军序列。
1931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时,这支被调往江西剿共的部队却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在季振同等进步将领的领导下,官兵们对内战产生强烈抵触情绪。经过周密策划,他们于宁都发动武装起义,毅然决然地撕毁国民党军旗,整建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这支英雄部队中,有一位杰出代表——李卓然同志。他不仅是冲锋陷阵的勇猛战士,更曾担任军团政治委员这一要职。那么,这位传奇人物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革命经历?
青年时期的李卓然就展现出过人的学识天赋。他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在巴黎的工厂车间里磨练意志,在塞纳河畔的图书馆汲取知识。归国后正值大革命风起云涌,他又先后被选派至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深造。在苏联求学的日子里,他系统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逐渐成长为中共早期重点培养的理论宣传骨干。1930年学成归国时东方配资,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反动派的屠刀让神州大地血雨腥风,党的地下工作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
展开剩余61%面对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李卓然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从容应对。不久后,组织安排他秘密进入中央苏区,开始在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这位喝过洋墨水的革命者不仅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工作才能。在瑞金时期,他曾担任毛泽东主席的主任秘书,每天处理大量机密文件,筹备重要会议,成为苏区领导核心的得力助手。他起草的政策文件逻辑严密、文笔流畅,深得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赞赏。
凭借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李卓然很快在红军政工系统中脱颖而出。他先后出任红四军、红三军政治部主任,1932年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8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最艰苦的阶段,中央军委任命他为红五军团政治委员。两个月后,他就带领这支刚完成整编的部队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初期,红五军团肩负着艰巨的殿后任务。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在湘江战役等战斗中损失惨重。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支疲惫之师才重新焕发生机。作为军团政委的李卓然不仅全程参加了这场攸关党和红军命运的会议,还在会前深入部队调研,为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然而张国焘自恃兵多将广,公然向中央索要权力。为维护红军团结东方配资,中央任命他为红军总政委。但张国焘野心膨胀,最终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制造了红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分裂危机。在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李卓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布于:天津市弘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